未來投資框架思考

FBGS-Strain-Measurement-Wires-for-Monitoring-Asphalt-Pavement-Layersasphalt-Photo-Pexels.jpg

 

 

今年以來,經過了新冠肺炎(COVID-19)及急漲急跌的洗禮,讓我了解到風險控管的重要性,起初研究了總體經濟,覺得izaax好強,用總體經濟讓自己在市場進退有據,經過自己一番研究izaax出的三本書(連結)發現,別人花費了一生的時間在研究,我確想要在一、二個月間搞定XD;一段時間的灰心後,接觸到了綠角大的指數投資,可以讓長年報酬率穩定在6~8%,讓我有些心動,這種極簡化投資賭的就是全世界會持續成長;然,心中仍有一些不甘,這就是我要的?於是開啟了這段自我分析之旅。

 

1、年均投資報酬率分析

截圖 2020-09-13 下午7.41.58.png

截圖 2020-09-13 下午7.41.36.png

截圖 2020-09-13 下午7.42.34.png

從圖上可以看到,不論是積極型的AOA ETF、元大台灣50ETF又或者一些金融存股達人的銀行股,從2011年至今的年均報酬率約7~10%之間,算是不錯的報酬率,另外我選出我自認為可以懂的長期成長公司來看,發現台積電及中租年均報酬率約20~25%之間,寶雅則是在37.5%。

在報酬率上我得到了一個結論,如果以「事後論」,長期投資成長股基本上可以超越指數化投資,但這是事後回去看的結果,從風險來看,成長股幾乎就是指數投資風險的2倍以上。

2、我需要哪種投資方式

指數化投資:

基本上就是買進全球股債比8/2的AOA,然後定期定額的無腦買進,拉長至少10年以上的投資時間就可以達到10%的投報率,所以幾乎不影響生活,主要是專注於本業上,讓自己可投入金額穩定且成長是關鍵

成長股投資:

必須深入研究產業、公司,讓它成為能力圈之內,加上對公司的長期信心持有,勇敢在公司不好的時候加碼,所以如何找到成長股,並且「讓自己長期持有」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

報酬率計算:

截圖 2020-09-13 下午8.58.24.png

截圖 2020-09-13 下午8.58.46.png

我把目標設定在我55歲,也就是20年後,我想要有1000萬元的資產,如果年報酬率在10%,那我每月投資要2萬元,如果是年報酬率20%,那每月投資額大約在4500元。

綜合以上,我的思考是這樣:

1、我的本業收入是靠長期年資緩慢成長的軍職人員,加上正準備步入家庭,我跟老婆的收入每個月投入2萬元的機率過低,而4500元的投入相對比較高。

2、從綠角大的分析來看,指數型投資人績效可勝90%以上主動型投資基金,也就是說年均10%以上的績效是很可觀的,20%的年均報酬率是很有挑戰性的。

3、如果年均報酬10%,要達到1000萬的資產,那必須花費35年的時間,也就是70歲…,我想要嗎?不想要!!!

所以答案很明顯,我必須以年均報酬20%為目標而努力,透過研究具成長性的公司及自我成長,讓自己的財富有較好的成長性;換句話說,我必須自己經營一家公司,專門買進具長期利潤成長的產品來讓公司持續成長。

3、投資風險

指數化投資:

不管是0050、VTI或是AOA等都是追蹤指數,從邏輯上來看,全國市值前50大、100大或500大的公司,如果都一夕之間倒下了,那大概也就不用怪自已投資不利,反正全部的人都輸了,拉長來看,公司瞬間倒下機會不高,大多是有前兆的,市值也會隨著營收衰退降低,到最後被取代(例如美國奇異),也就是說指數化投資會自動幫忙拿掉不好的公司,讓市場效率來決定誰在上面,如此說來,長期而言,是個低風險穩定的報酬。

成長股投資:

這種投資方式非常個人化,是自己決定了這間公司的價值,假如這間公司不如預期,那付出的時間及金錢成本將會打水瓢,風險偏高,但如果選對了公司,投資報酬率將會遠比指數投資來的好。

綜上,只要是長期投資,脫不了的就是要對一個國家或公司有信仰,才能長期的持有它,並獲得報酬;那如果對公司有信仰到變盲目,所花費的時間及金錢將無以挽回。

4、決定

從觀念來看,選擇成長股投資策略比較像「投機」,因為我會去預估這個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,而指數投資策略比較像「投資」,透過定期定額的投入,不預期市場波動,所以當選擇指數型投資人,就不能去預期哪個國家、哪個市場成比較好,做出了選擇就又落入了想要打敗市場報酬率的陷阱。

我為什麼想選成長股投資策略?因為我想拉短投資週期,每個人的一生長度是固定的,指數化投資大約10年可以讓資產翻倍,但我心理知道,我想要更快,但不是那種極其投機的槓桿,而是透過自己投入研究獲得相應報酬,我想這是比較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ecret03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